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为()
单选题

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为()

发布日期:2021-07-06

A.通过cAMP的作用使肠液中Na+,Cl-分泌明显增加

B.病毒颗粒侵入肠黏膜,引起广泛的充血,水肿,炎症细胞浸润

C.致使病变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明显降低

D.通过cAMP的作用,使小肠分泌增加,导致水样腹泻

E.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钠的转运

试题解析

轮状病毒性肠炎

轮状病毒( rotavirus )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。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,主要发生在婴幼儿,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,发病高峰在秋季,故名婴儿秋季腹泻。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。

外文名
rotavirus enteritis
多发群体
婴幼儿
常见病因
轮状病毒感染
传染性
就诊科室
儿科、消化内科
常见发病部位
消化系统
常见症状
腹泻,排黄色水样便,伴发热
传播途径
消化道传播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(pathogenesis)是1995年公布的医学名词。

中文名
发病机制
所属学科
医学
审定机构
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
外文名
pathogenesis
公布时间
1995年
标签: "暂无标签"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    暂无相关推荐~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