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治疗荨麻疹的抗过敏药中,属于第2代抗组胺药的是( )
多选题

以下治疗荨麻疹的抗过敏药中,属于第2代抗组胺药的是( )

发布日期:2021-03-15

A.苯海拉明

B.西替利嗪

C.阿司匹林

D.依巴斯汀

E.氯雷他定

试题解析

抗过敏药

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,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,是一种免疫病理损伤过程。防治机体因各种抗原性物质(如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、花粉等)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为抗变态反应药物,又称抗过敏药物。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,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:1.抗组胺药物。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药,如苯海拉明、异丙嗪、氯苯那敏等,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异常抗变态反应药,能与组织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,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,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。2.过敏反应介质阻释药。能稳定肥大细胞膜,阻止组胺及其他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,产生抗过敏效应,如色甘酸钠,酮替芬等。3.组胺脱敏药。如组胺H1受体激动剂倍他司汀、小剂量组胺稀释液、粉尘螨注射液等,对患者反复注射,以提高对组胺的耐受性。4.白三烯受体拮抗剂。如孟鲁斯特、扎鲁斯特等,主要用于呼吸系统过敏症。5.抑制抗原抗体

中文名
抗过敏药
解释
指抗组胺类药物
类别
药物
特点
口服后吸收很快

抗组胺药

体内组胺受体有H1、H2、H3三种亚型,其中H1受体多分布于毛细血管、支气管、肠道平滑肌,当H1受体活化时,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、血管神经水肿伴随的瘙痒、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反应。H2受体则主要分布于胃壁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,具有促进胃酸分泌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作用。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药,如苯海拉明、异丙嗪、氯苯那敏等,是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异常抗变态反应药,能与组织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,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,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。

中文名
抗组胺药
主治
局部充血、水肿、分泌物增多
分类
H1受体拮抗剂
抗体类型
H1、H2和H3受体

荨麻疹

荨麻疹俗称风疹块。是由于皮肤、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,通常在2~24小时内消退,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。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。临床上较为常见。

外文名
urticaria
就诊科室
皮肤科
常见症状
常先有皮肤瘙痒,随即出现红色或皮肤色风团
别名
风疹块
常见病因
过敏、感染、冷热、日光等刺激,精神及遗传因素等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