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的从阴引阳的针刺原则,适用于()
多选题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的"从阴引阳"的针刺原则,适用于()

发布日期:2021-03-15

A.取阴经的穴位,治阳经的病

B.取下部的穴位,治上部的病

C.取四肢的穴位,治内脏的病

D.取右部的穴位,治左部之病

E.取背部的穴位,治五脏的病

试题解析

阴阳应象大论

《阴阳应象大论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,作者不详。主要是论述“法则”:透过阴阳原理结合脏腑阴阳、药性味阴阳、病性阴阳等,来论述治疗法则。如治法天纪,清阳不升,则升其阳;治法地理,浊阴不降,则降其浊;天有五淫六气,伤人则先入皮毛,治宜速,否则病伤筋脉——六腑——五脏。等待入五脏则半死了,提示早治的法则。风湿伤筋,燥胜风湿;风寒伤筋,辛胜风寒(如羌活胜湿汤);热伤气,寒胜热(如白虎汤);湿伤肉,酸胜湿,甘伤肉,酸胜甘(如用牛膝木瓜治风湿)等提示用药法则;阳热里结、阴寒里结,同有腹满症,不预通下则危。里结症在老年人多见到此症,共同特点是阴亏,圣人治以专精神,精神内守,邪不可干,提示养生法则。结尾:“故曰:病之始起也,可刺而已,其盛,可待衰而已。故因其轻而扬之,因其重而减之,因其衰而彰之。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;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其高者,因而越之;其下者,引而竭之;中满者,泻之于内;其有邪者,渍

作品名称
阴阳应象大论
创作年代
战国时期
作品体裁
散文
作者
不详
作品出处
《黄帝内经》

从阴引阳

从阴引阳是针灸治疗原则之一,出自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篇》。

针刺

针刺在中国已经应用了数千年。在一本写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前300 年名叫《内经》的书中,人们看到了有关针刺的内容。该书通过公元前约2500年中国一位名叫黄帝的帝王与其首席大臣对话的形式,告诉我们许多关于中医的知识。 中国 传统医术的一种。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。

中文名
针刺
外文名
acupuncture
拼音
zhēn cì
基本解释
用针刺皮肤或组织
标签: "暂无标签"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