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声八病”
名词解释题

“四声八病”

发布日期:2020-12-11

试题解析

四声八病

“四声八病”,是齐梁时期发现并运用于诗歌创作的声律要求。四声:魏晋以来,中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,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到了齐代,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,沈约、谢脁、王融等“竟陵八友”日相联句赠答,探讨诗艺。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,始创《四声切韵》(已佚)。四声是声律论提出的前提和基础。八病:沈约《四声谱》根据汉字四声和双声叠韵的特点,来研究诗句中声、韵、调的配合,指出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旁纽、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,称为“八病”。周颙、沈约等人将“四声八病”运用于诗歌创作,务求作到“一简之内,音韵尽殊,两句之中,轻重悉异。”“四声八病”这一声律要求是永明体产生的基础。它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,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、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。但同时,四声八病的要求过于精密繁琐,给诗歌创作带来不少困难。

中文名
四声八病
应用学科
诗歌
产生年代
齐梁时期
创建人
周颙 沈约

永明体诗

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,“永明体诗”亦称“新体诗”,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,强调声韵格律。

中文名
永明体诗
别称
新体诗

声律说

中国古代关于诗歌声调音律的学说。在南朝之前诗人就注意到了声律现象,到南朝谢朓、沈约等人,诗的声律得到系统论述。沈约的观点影响最大,他提出“四声八病”论来指导诗歌创作。“四声”,即平、上、去、入;“八病”,指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正纽(小纽)、旁纽(大纽)。“四声八病”说反映了中国诗人对声律和谐、文辞华丽的追求,对后世诗歌创作和骈文写作影响极大。

标签: 四声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