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年龄应该选择不同的直观方式,如对小班幼儿,宜用色彩鲜艳、能发音、会动、形象突出的教具;对大班幼...
判断题

不同的年龄应该选择不同的直观方式,如对小班幼儿,宜用色彩鲜艳、能发音、会动、形象突出的教具;对大班幼儿,则更多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

发布日期:2020-10-16

A.对

B.错

试题解析

幼儿

幼儿,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,进入了幼儿期。幼儿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,都出现了新的发展。动作发育周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行走了,这一变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开阔。周岁的孩子开始厌烦母亲喂饭了,虽然自己能拿着食物吃得很好,但还用不好勺子。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,有时还大哭大闹以示反抗。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,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,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,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。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。

中文名
幼儿
体重
男婴约10.14公斤女婴约9.58公斤
坐高
男婴约48.46厘米女婴约47.41厘米
胸围
男婴约46.54厘米女婴约45.61厘米
语言发育
12个月的
2~3岁的孩子
天真
基本含义
1周岁到6周岁
身长
男婴约77.14厘米女婴约75.69厘米
头围
男婴约46.47厘米女婴约45.45厘米
牙齿
已长出6~8颗牙。
睡眠
每天需14~15个小时,白天1~2次
主要涉及方面
儿童,婴儿,

直观

直观,汉语词语,拼音是zhí guān,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。中国按其不同涵义分别译为直观和直觉。“直观”一词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涵义。在康德哲学中,直观有两种特殊的涵义。在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中,“直观”一词的涵义通常与感性认识同义,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、生动的反映。但在有些场合,“直观”一词也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。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,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,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。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。

中文名
直观
拼音
zhí guān
同义词
直觉
外文名
visual
注音
ㄓㄧˊ ㄍㄨㄢ
释义
用感观直接接受的或直接观察的

小班

小班是进行森林经营、组织木材生产的最小单位,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。

中文名
小班
外文名
Sub-Compartment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    暂无相关推荐~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