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有这样一个案件。一天,一个农夫从地里挖出了一陶罐马蹄形的金块,送到了县城里交给县令。县令惟恐丢失...
问答题

明代有这样一个案件。一天,一个农夫从地里挖出了一陶罐马蹄形的金块,送到了县城里交给县令。县令惟恐丢失这罐金子,就把它藏在自己家里。但是第二天打开陶罐一看,都是马蹄形的土块。百姓们听说金子突然变成了土块,都很惊奇,纷纷揣测。县令百口莫辩,只好承认是自己偷换了金子。如此巨额的金子他也拿不出来。此案一时成为悬案。官方就派了另外一个叫袁滋的官员来查这件事。袁滋打开陶罐,只见里面有250多块的马蹄形土块。他就到市面上找了许多金子,熔铸成与陶罐中的“马蹄形金子”形状大小相当、数量相同的金块。接下来,将铸好的金子用秤称,仅仅称了一半,就有300斤重。袁滋又问当初这罐子是几个人抬来的。有人告诉他是两个农民用竹扁担抬来的。袁滋计算了一下金块的重量,绝对不是两个农民用竹扁担能抬得动的。袁滋于是得出结论:金块在交给县令之前就已经被换成土块了,县令是被冤枉的。袁滋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?

发布日期:2022-06-03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    暂无相关推荐~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