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电脑网页、小程序享受畅享刷题等更多功能

小学教师资格证《小学教案大全》(二十一)

发布时间:2020-11-20 16:32:22

文章来源:

“关注语言表达,追求本色回归”是本次县语文学科基地活动的主题,顾名思义,是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删繁就简,关注写法,关注语言,还语文以“本色”。略读课文如何教?一直是萦绕在语文教师心头的一团迷雾,教之过甚,成了精读课文;草草过场,课文成了摆设,再加上没有作业,略读课文便像是“走过场”一般。王老师呈现给我们的《麦哨》给我们做了非常切实的引领,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。

一、“以生为本”,精心设计课前谈话,扫除学习障碍

公开课注重课前谈话的设计,一是激起学生的兴趣,二是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,所以每个老师都会绞尽脑计,尽可能地使课前谈话变得既有意义,又能收到一定的效果。

回顾王老师的课前谈话设计:

1.听声音,猜猜是用什么吹出来的?

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,有猜竹笛,有猜鸟叫……对于“鸟叫”,王老师善意地提醒:是用什么吹出来的?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,但也显现出教师很尊重学生,用重复提醒学生注意倾听,这就是生命化地课堂。当学生猜到是“麦哨”时,王老师边夸赞边神秘地说:“想不想见识一下?”

2.出示实物(麦哨),了解其作用和特点。

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说说,再出示图片以助理解,然后总结:麦哨是农村孩子特殊的玩具,是用麦秆做的一种简单的乐器。就这样,一个崭新的事物就在师生的互动中渐渐地明朗起来,真正体现了“教学的无痕,精彩的有痕。”

3.吹一吹麦哨,感受其声音的尖细。

看到了麦哨,很多孩子有了跃跃欲试念头,王老师也满足了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理,真正做到“以生为本”,让几个孩子上前试试吹麦哨,共同发现它的声音是很尖细的,清越、悠扬。其实,看似热闹开心的玩乐,这也是为文本的学习做铺垫呢,因为课文中就有描写麦哨声音的内容,不经意的玩却蕴涵着老师巧妙的设计。

正如虞大明老师在点评中说的那样:“纵观今天的几堂课,王老师的课前谈话设计最佳,既让孩子觉得有意思,而且扫清文章学习的障碍,特别是把‘麦哨’当奖品,激起了学生的兴趣。”不把课前谈话仅仅作为点缀,而应是画龙点睛之处。

二、“三读模式”,分层梯度式推进教学,凸显略读特色

略读课文对于文本的学习应把握怎样的度呢?这也是每位语文老师所疑惑的。王老师在文本的解读中大胆取舍、有所侧重,让学生学有所得。

1.“三读模式”,越读越深,越读越广,由浅入深。【引用虞大明老师的点评】

王老师在揭题后先让学生快速默读,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,谈谈感受,此为一读。然后让学生自主读悟,聚焦重点词句、段落,通过赏词析句,落实语文教学,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,此为二读。最后再回归主题,适当地拓展,探究为什么作者以“麦哨”为题,此为三读。

这样的设计使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,并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,在一遍一遍的读中渐渐悟得,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水平,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。

2.教学有侧重,读悟之间感受语文味。

在教学文本时,王老师根据学生的自读自悟随机教学,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,而在重点句、段的学习中各有侧重,体现语文姓“语”的特点。

如在学习重点句:金黄的油菜花谢了,结出了密密的嫩英;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,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;雪白的萝卜花谢了,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。

王老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,先对多音字“结”正音,并指名读准,再让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,从而知道这里采用了排比的方法,接着通过朗读感悟农村所特有的花,与我们所见到的、知道的花不同,然后再通过欣赏一组图片欣赏这些花,以及另外的属于农村特有的花儿。读、悟相结合,课内、外相结合,不仅关注内容,更关注语言文字,同时还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,这不正是我们学校所倡导的“生命化语文课堂”吗?

学习到此并没有结束,王老师让学生再来发现这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?

师生共同回顾了“情景交融的写法”这一写作特点,了解其“妙”,并出示补充材料《可爱的草塘》(部分),让学生读一读,延展阅读,顺势拓展,让学生知道这两段文字有着“异曲同工”之妙。

正如虞大明老师说的那样,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取舍教材:重其所重,略其所略。我想王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,为我们做了示范,教学中凸显略读课文的特色,同时在大胆取舍之间又不失语文味。

三、“学案导教”,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,体现生命教育

“学习不是零起点。”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,也不是什么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的,教研室徐老师也经常说“要相信学生的能力,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、理解”。确实是这样,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测的,在本节课中,王老师充分信任孩子,无论是初读,还是研读,都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顺势引导,使学生的习得更加实在。特别是在“回归课题,体会含义”中更是顺应了“从学生中来,到学生中去”的理念,让我们回放当时的情景——

师:在课前预习中,王老师整理了大家的问题,发现有13人提了一个相同的问题,就是“课文为什么要以‘麦哨’为题?”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。【四人小组讨论】

学生在讨论后说:课文前后呼应,都以“麦哨”的声音吸引我们去阅读;“麦哨”就像个引子,吸引我们去阅读;虽然课文中的内容好像和“麦哨”无关,但其实都是在写农村的生活;“麦哨”让我们想到了农村孩子的快乐、幸福……

师小结:“麦哨”把快乐无限延续,好似文章的引子一般。【让学生再来吹吹麦哨,感受其欢快、柔美。】

尊重学生,教学预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,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,又令教学扎实有效,这也是“生命化语文课堂”所倡导的“以生为本”的教学理念。

《麦哨》的精彩层出不穷,为我们今后的略读课文教学导航。


以上为今天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分享!

题王网,提供最全职业教育题库为考生做备考支持。搜题上题王,找题上题网。认准官方网站(www.tiw.cn)

原文链接:https://m.tiw.cn/zixun/15708

下一篇

相关资讯

相关试题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