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豚毒素的毒作用机制是()。
单选题

河豚毒素的毒作用机制是()。

发布日期:2021-05-03

A.刺激胃肠粘膜、引起恶心、呕吐

B.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,产生腹泻

C.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

D.刺激迷走神经,通过呕吐中枢,引起呕吐

E.抑制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

试题解析

河鲀毒素

河鲀毒素(tetrodotoxin,TTX),分子式为C11H17O8N3,是鲀鱼类(俗称河豚鱼)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。河鲀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,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,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。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,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,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,阻碍神经传导,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。毒素起源于生物体本身还是寄生物尚有争议,体内毒素的积累和分布因不同季节和部位而异。河鲀在生殖季节毒性大,且雌性大于雄性,而在不同部位中,卵巢>脾脏>肝脏>血液>眼睛>鳃耙>皮肤>精巢。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鲀毒素,但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,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。提取毒素的主要部位为卵巢和肝脏。河鲀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,盐腌或日晒等一般烹调

中文名
河鲀毒素
别名
河豚毒素
分子量
319.27
CAS登录号
4368-28-9
熔点
225 ℃
危险性符号
T+
UN危险货物编号
3462
外文名
tetrodotoxin;TTX
化学式
C
外观
白色至米色固体
EINECS登录号
224-458-8
安全性描述
S22;S36/37/39;S45
危险性描述
R26/27/28

毒作用

毒作用是毒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总称。化学物质的毒作用是其本身 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 一定时间,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 果,又称毒效应。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不良或有害的生物改变,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、损伤作用或损害效应。

中文名
毒作用
所属学科
化学

机制

机制,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。指有机体的构造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;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。语出清 丘逢甲 《汕头海关歌寄伯瑶》:“西人嗜糖嗜其白,贱买赤砂改机制。”在社会学中的内涵可以表述为“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,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。”

中文名
机制
拼音
jī zhì
出处
《汕头海关歌寄伯瑶》
外文名
mechanism
释义
有机体的构造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
分类
行政计划式、指导服务式、监督服务式
标签: "暂无标签"

热门试题

热门资讯

    暂无相关推荐~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