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电脑网页、小程序享受畅享刷题等更多功能

儿童心理学中的经典研究——自我概念形成

发布时间:2021-11-15 17:56:28

文章来源: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的脑海中开始出现一个关于“我”是谁疑问。这也是源于“我”的概念的形成,那么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自我开始产生好奇,并从什么时候有了自我的概念呢?相信大家看完题王网给大家整理的这个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实验,你就会有答案了。

实验——镜子测试(鼻子上的红点)

1972年,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 Beulah Amsterdam揭晓了一项实验,从此开启了随后几十年关于自我认识的研究。实验的历程很简单。首先悄悄地在6-24个月的乳儿鼻子上粘一小红点,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。孩子的妈妈指着镜子里的影像问孩子:“那是谁?”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察看乳儿的反映。

Amsterdam测试了88个乳儿,最后得到16个孩子的可靠资料,并从这16个乳儿身上,Amsterdam发现了三类反应:

16-12个月:那是别的孩子!乳儿的行为好像在镜子里的是另一个人——一个他们想友善相处的人。他们会做出接近的动作,比如微笑、发出声音等。

213-24个月:畏缩。乳儿瞅见自己在镜子里面的样子不再感应特别兴奋。有些看起来有些警惕,而另一些则会偶尔微笑一下并弄出些声音。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解释是乳儿这时的行为很自发(感应自己存在,可能体现出自我概念),但是这也多是面对其他孩子的反应。

320-24个月往后:那是我!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,乳儿开始能够通过指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,清楚地认出自己。这明确地表明他们认出镜子里的是自己,而那块棉球是在自己的鼻子上。

虽然Amsterdam的结果是通太小样本得出的,之后在更多的被试身上得到了同样的结果。另外,之后设立控制情况的实验发现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鼻子上没有红点就不会碰自己的鼻子。这说明摸鼻子并不是他们瞅见自己影像的天然反应。

认出自己就是自我概念吗?

心理学家就镜子实验结局提出很多问题。比如,有可能乳儿在2岁以前还不能很好地分辨面孔。所以,他们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孕育发生自我概念。 另一种则是,在两岁左右,乳儿孕育发生了牢固的外表或视觉的自我概念,不过还没什么心理的自我概念。如果是这种情况,则可能我们需要到更久往后才孕育发生自我概念。

当然以上这两种可能只是,两种常见的解释,当然也可以有更多其他的解释。但尽管有这么多的可能解释,这么多年来镜子实验傲然牢不可催并且继续得到应用。

以上就是关于镜子实验的全部内容介绍了,你是不是对儿童学习发展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?如果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内容,欢迎来题王网,搜索心理学,海量题库知识等你来探索!


原文链接:https://m.tiw.cn/zixun/769706

下一篇

相关资讯

相关试题

分享给好友

分享到朋友圈

取消

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

确定